關於全球運籌管理中心

涂鄂良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銘傳大學管理學院結合產業界與學者專家共同研究「建構全球運籌中心之政策與法制」,筆者有幸受邀與會,秉持回首展望的原則和就事論事的態度來談談,關於全球運籌管理中心。

 從「境外轉運中心」到「亞太營運中心」以迄「全球運籌管理中心」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是,經建會不遺餘力地在不同的時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經濟條件和不同的政治壓力下不間斷地推陳出新,既要安內又要攘外招數盡使仍「瑕瑜互見」難盡如人意,江丙坤主委最近在真相電視台受訪談論「全球運籌管理中心」時未知是當時新內閣人事未定或主題內容不當,由頭至尾感覺江主委失去了他貫有的自信心與企圖心,眼神透露無助言談表達無奈,對於談論「全球運籌管理中心」只覺空洞心虛,對於經建會多年的努力我們予以肯定並由衷表達敬意,但對於各「中心」至今實質的成效表示關切,在此僅就與台灣最息息相關的國際海空運輸作一簡單的憶往撫今與策勵將來,不求有暮鼓晨鐘之效但祈禱盡一己之責。

 當國際貨物運輸已經幾乎完全地區分為兩大主流為﹖運輸實體的經營與﹗貨物運送的管理之際,我們的境外轉運中心及亞太營運中心卻仍以台灣高地價成本及高人力資源所換取低經濟效益的港埠貨櫃平均裝卸成長率與空運的進口平均通關時間為成果,而不見任何藉由此兩中心設計所應帶來的高附加經濟價值的效果與建構地區軸心操作的系統,怎不令人扼腕搥胸?兩中心的任務與投資必然要超越傳統人力密集時代所標榜的價值觀而應導向高科技高概念組合的機制化,譬如貨櫃船彎靠高雄港航商僅利用其地利之便與費用之廉使船隻進出讓貨櫃上下,卻不見如香港及新加坡施行貨物的高附價加工與拼裝管理徒使無限商機流失,又如空運的營運中心整體運作尤其對兩岸空運貨物的運轉多嘉惠特定的國際超大航空貨物運輸公司而對於本地航空貨運產業鮮有助益,因而在未落實兩中心任務之前奢論「全球運籌管理中心」怕有好高騖遠緣木求魚之嫌。

 近年全球貨物運輸業吹起流行風稱為「物流管理LOGISTICS」,物流為日文非常貼切的外來語,意指對特定貨物的流通與管理(如百貨業有別於鮮貨業),而英文的LOGISTICS則是軍事術語的後勤管理,指在軍事行動中軍事物資的運送不計成本專注必要,而國際物流乃是結合了國際貨物複式運送與物流管理以因應千變萬化的國內外商業結構及需求而產生的運輸方式,單純的物流是依據行業與產品的特性與要求有所區分的,此次經建會以政府的立場將「物流管理中心」改為「運籌管理中心」用意難測但實質應無二致。準此,若想研究發展台灣成為「全球運籌管理中心」的可能就不應迴避檢討境外轉運中心與亞太營運中心的執行與成果,只有落實延續兩中心的作業才有基礎去思考「全球運籌管理中心」,討喜與邀功不在及時的巧名而在深思後的貢獻。

 銘傳大學管理學院受託承接此項計畫並邀集產學界共聚一堂研討國家未來發展盡心盡力展現學人報國的情懷令人肅然但是議題與實務落差過大不免事倍而功半卻是令人惋惜。

 國際貨物複式運送業(INTERNATINOAL FREIGHT FORWARDER)乃是提供貨主包含海空陸及其相關報關倉儲等全程(DOOR TO DOOR)國際貨物運送服務者,在台灣特許行業管理辦法之下如今仍妾身未明甚至官方名稱亦延用「海運承攬運送業」及「航空貨運承攬業」數十年如一日,至於相關行政管理亦然,更遑論彰顯國際貨物專業運送管理人的身分及功能了。

 物流業(LOGISTICS)正方興未艾,滿街物流貨卡處處物流倉儲,在國際貿易供需的兩端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唯獨銜接兩端仍有繁複的作業及法定文件認證等仍賴國際複式運送業竟其全功,尤其物流必須分行分物才能專精而複式運送要物雜量眾才會經濟,兩者不相悖實相輔,在電子商務(E-COMMERCE,E-BUSINESS)盛行今天,任何虛擬中心都有出線的機會,透過網路根本無須在意中心的建構落腳何處,如果經建會「全球運籌中心」的著眼於此那麼將不在我們的研討範疇之內,否則如果無法將境外轉運中心及亞太營運中心攸關國際貨物運輸部份面對兩岸經貿依存發展做好有效且互利的安排,同時對於國際貨物複式運送及物流業攸關貨物運送流通管理未能賦予應有的身分與機制,顯然「全球運籌中心」將不僅是「無的放矢」。 

 新政府成立,千頭萬緒百業待舉,唯經濟最能自主最具實力也最能著墨,而不至直接牽連國防與外交,尤其面對兩岸的互動及未來四年成敗的關鍵恐怕仍以經濟的成敗盛衰為主軸,台灣的島國經濟最不能或缺國際貨物運輸的能力,要想「運籌帷幄」唯獨多談些和做些「實務」工作。